焦元溥配樂《無名者》筆記 ---
配樂與文本的距離,對我而言其實是「若即若離」。很多時候深植在閱讀的感受、烘托於想像的詮釋,是相當直覺的選擇。在胡晴舫〈那片我稱之為家的燈火〉中,為呈現「美得讓人心碎,因為那種美法帶著末日的絕望」的感受,為此挑選普朗克《大提琴奏鳴曲》的第二樂章。如果你與我的感受不同,那也沒有關係。關於音樂與文學,想法愈多,就愈能顯示作品本身的解讀可能。在十月最後,希望透過這首歌與你一起讀得開心,聽得快樂,祝福香港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< 那片我稱之為家的燈火> 摘錄
「記住此刻。永不遺忘。
此刻。我這個人站在這裡。香港西半山一棟舊樓走廊上。多麼奇異。這樓,這公寓,這走廊,往常住了誰,這雨曾經濕了誰,我跟九重葛都是後來的,之前都是哪些花開在這片香港山水,他們快樂嗎,喜歡噴在身上的冰冷雨水嗎,雨水從他們肌膚滑落而去時,皆夾帶了他們體溫才流入大地,變成了香港的一部分。我真切明白,就在這裡,當下此刻,已是我的青春年華了,無論我喜不喜歡,事情是否會照我的主觀意願走,皆已發生,前進了。
這階段的人生,躁動,紛亂,快速,如烏雲雷雨嘩啦啦那樣不可擋,都降臨在香港。我的青春揮霍在香港,帶不走了。」
--胡晴舫
https://www.unitas.me/?p=11332